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西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到了后世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以缅怀白公。老白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现在被李好就掏掉了人家好几首首。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时代,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

    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也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同年四月,老苏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而李好准备把西湖规划一下让那西湖十景展现出来就是根据白居易和苏轼两人曾经对西湖治理的模式进行开发的,同时还会对整个杭州进行一系列的改变。现在的杭州城的饮用水和淡水的来源就十分不便,所以李好打算仿以后唐人的做法,引西湖水入城。

    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杭州就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李好的思想就能在这里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天下,改变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这个国家现在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是也是有很多的弊端制约着这个国家更大的发展,或许稍不注意就会走回原来的老路上去。这个李好深有体会,在长安李好想要推行自己的思想那是非常难。

    因为那里聚集着大量的世家旧贵族,虽然经过李二和李恪的两次清理后好了不少,但是这些人依然还有不少。李好的思想完全推行的话就会严重侵害他们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反弹,所以只能靠影响身边的人来慢慢改变,但是那时间太慢了。

    李好还是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个方式不错,只要天下大部分自己呆过的地方的百姓能接受自己观点,再培养一些年轻人出来,这大唐以后就算没有自己,一样能朝着李好希望的方向发展。

    所以李好准备过来这边之前,就开始在这边布局起来。书院这个不能少,自己的学生分派一些人过来也不能少。这些才是自己做适合用的人手,自己办事全靠他们帮忙。

    李好打算处理好杭州府这边的事情后,就回长安那边还是当自己的祭酒去。比起自己一个人做事情,自己培养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来做事,这样不仅轻松,也能做更多的事情出来。

    李好的打算是以杭州府一带,广州府一带加上洞庭湖一带为主的三角经济开发出来,然后带动整个长江以南的大变化,产生一个完全经济繁荣的大地区出来。这个计划要完全实施出来需要很久的时间,幸好房二来这边几年已经完全把基础打下了,并且取的不错的成绩。

    李好过来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把火就可以了,而眼前的西湖和杭州就是一个契机。而在这之前,他得把江南道这边的烂摊子收拾好,要不然会不会出现暴动很难说,原历史中,再过几年这边就要发生一次暴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